我去过不少名城、古镇,但对我的祖籍之地扬州感情最深。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,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唐宋以来,歌咏扬州的诗词歌赋就数以千计。唐代诗人徐凝的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”(《忆扬州》),让人们记住了这座“二分明月”城。在扬州,曾有一座专门用他名字命名的城门——“徐凝门”,至今仍有一条街道叫“徐凝门街”,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并不多见。
说扬州月色实是说扬州夜色。美丽的扬州夜色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的无限神往和深情讴歌。除了徐凝的“二分明月”外,古人还有不少吟咏扬州夜市的诗歌,读这些诗歌,我们感受到的是古代扬州夜色下的城市繁华。最著名之句要算杜牧那首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。夜扬州在杜牧笔下平添了不少浪漫气息。
说起二十四桥,必然联想起那水色绮丽的瘦西湖,中国城市中有十几个“西湖”,可就只剩下扬州瘦西湖还依旧保持着明清以来纯真的风光,明智的人们阻止了现代化的大手肆意对她的侵扰。
我也曾在月色下泛舟,行至二十四桥处果然传来丝竹的清音,这是旅游部门特意的安排,却真是勾起了人们思古的情怀。千年变迁,物是人非,不变的是那皎皎的明月,以及扬州人对古迹、古城的一片钟情,在现代化的巨浪中能在认真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建新,是要有魄力和智慧的,我衷心地感谢扬州的乡亲们悉心呵护着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,使扬州古城的月色格外皎洁,这样的古城就会孕育出众多的文人雅士,人们更会珍爱她,也就会吟诵出不同的赞歌。
晏明同志长期在扬州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对扬州充满感情,现在担任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,平时公务繁忙,为政之余,喜好写作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他以“夜扬州”为独特视角,写成系列散文,陆续在报刊发表,现在结集为《夜扬州》。从作者优美、细腻的笔触中,人们不仅能领略到扬州迷人的夜色风情,而且能够了解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。透过文字,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扬州的无比热爱!
读者朋友,不妨揣上这本《夜扬州》,来到这里,在夜色下,细细品味这夜扬州!
(作者系古城保护专家、同济大学教授)
■阮仪三 |